石碑坊為四柱三門式。中門上刻著“蔣母墓道”四個字,所以從這里到蔣母墓統(tǒng)稱為“蔣母墓道”。
從石碑坊到蔣母墓,是一條長668米的卵石路,兩旁松林夾道。行約300米,有一座亭子,跨路而筑,形狀很象古代書生的方巾帽,據(jù)說蔣介石每次回來祭母,到此必下轎步行,以表示孝心,因而此亭被稱為“下轎亭”。
從墓廬上行168米,即為蔣母之墓。只見墓穴正中扇形應(yīng)欄上刻有“壼范足式”四個大字,系孫中山親筆題寫。壼,壺字多一劃,讀坤,意思是宮中之路,代表女性;范是模范;足是充分;式是榜樣。四個字連起來的意思是“女中的模范,完美的榜樣”。
橫式墓碑“蔣母之墓”,也是孫中山的親筆所書。拜臺上刻有鳳竹圖,暗寓蔣母是葛竹村飛出來的一只金鳳凰。
兩邊別頭柱上刻著蔣介石自撰、國民黨元老張靜江手書的一副對聯(lián):上聯(lián)“禍及賢慈當(dāng)日頑?;谝淹怼?;下聯(lián)“愧為逆子終身沉痛恨靡涯”,表達了蔣介石小時候由于頑皮淘氣,連累母親的“悔恨之情”。
蔣母陵園的墓廬叫“慈庵”,它是蔣氏后代子孫守孝居住之地。因為墓中只安葬著慈母,沒有嚴(yán)父,故名“慈庵”。它初建于1923年,到1930年又進行了擴建,共有平房三幢,主屋5間。
慈庵主屋內(nèi)有四塊石碑值得駐足觀賞。正門迎面是孫中山的《祭蔣太夫人文》,與國民黨元老譚延闿手書,記述了孫中山與蔣介石的關(guān)系和對蔣介石的評價。背面是蔣介石口述于右任手書的《先妣王太夫人事略》,記述了王采玉的生平。左右兩壁,分別刻著蔣介石的《哭母文》和國民黨中央執(zhí)行委員會《慰勞蔣總司令文》。為《蔣老伯母遺像》題字的是汪精衛(wèi)溪口武嶺城門三日游。
左邊一個兩室套間,是蔣介石回鄉(xiāng)掃墓或下野休息常住地之一。1936年12月西安事變后,他在此住了110多天,是在鄉(xiāng)居住時間最長的一次。右邊兩間是待從和招待親友的住房豐鎬房三日游。